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系列点评(三):《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落地,电动化浪潮加速推进 国信证券 2020-11-03
发布时间:2020-11-03大小:1.28 MB页数:共12页上传日期:2021-11-24语言:中文简体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系列点评(三):《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落地,电动化浪潮加速推进国信证券2020-11-03.pdf

摘要:事项:11 月 2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35 年)》,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总体部署及发展愿景,要求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规划要求: 1、 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 2、 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3、 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 4、 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 2021 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 80%。国信汽车与电新观点:此次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35 年)》明确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政府在标准法规制定、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作用,有利于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一方面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2025 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 20%左右, 2021 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 80%;另一方面也对发展的“质”提出了要求:包括研发布局、攻关核心技术以及加强跨界以及国际合作、加大充换电、加氢等公共设施建设。 区别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 此次发布的正式版本相比较于此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有两点差异:第一,对于后期新能源销量占比的指引:原征求意见稿中规划 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体销量比例达到 25%,正式稿中将该比例下调为 20%;第二,对于新能源乘用车平均电耗,征求意见稿中要求 2025 年新能源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 11.0kWh/100km,正式稿中将该指标放宽至 12.0 kWh/100km。我们认为,从两个指标来看,均对于新能源行业的销量以及技术要求相对原政策要求有所放松。量层面,我们认为主要是今年疫情短期层面影响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速度,同时后期更加注重由各车企产品力提升推动的市场自然消费需求带来的销量提升,整体而言国家发展电动化长期政策导向不变。技术准则层面,我们认为短期技术重心是提高续航里程,提升同价位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力,因此对于新能源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略微有所放松。投资建议:目前行业有两条相对明确的主线: 1、伴随国内市场特斯拉 model3、比亚迪汉、小鹏 P7 等热销车型放量以及支持政策预期加强,国内市场呈现产销两旺趋势,部分环节开启涨价模式,产业链三季度业绩预期环比有明显改善,部分环节(如电解液溶剂、六氟磷酸锂、锂电铜箔)出现量价齐升的局面, 行业龙头受益于集中度提升以及大客户放量趋势; 2、海外供应链的中间环节从落地到放量,各环节海外业务占比较高的龙头将优先受益。同时我们认为 2020 年新能源汽车与 3C 数码行业有望迎来较高增长,原材料钴环节将存在较大的价格弹性,新型碳纳米管导电剂也会受益于行业渗透率快速提升。 从产业链维度来看,重点推荐电池上游环节寒锐钴业、华友钴业等,关注天奈科技;电池中游环节重点推荐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璞泰来、新宙邦、亿纬锂能等;新能源整车下游环节重点推荐乘用车龙头比亚迪以及客车龙头宇通客车; 传统与新能源差异化零部件环节重点推荐市场空间大且掌握高壁垒技术的热管理赛道龙头三花智控。评论:国务院常务会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35 年)》,重点强调关键技术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合作与公共领域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1-2035 年(征求意见稿)》(后文简称《规划》) 是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2-2020 年)》文件后的又一具备重要意义的产业指引政策。该政策指出国家发展新能源的基本原则遵循“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协调推进、开放发展”,整体而言, 该政策在销量占比、技术创新、 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融合、行业标准等多个层面给予新能源行业产业引导。此次发布的正式版本相比较于此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有两点差异:第一,对于后期新能源销量占比的指引:原征求意见稿中规划 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体销量比例达到 25%,正式稿中将该比例下调为 20%;第二,对于新能源乘用车平均电耗,征求意见稿中要求 2025 年新能源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 11.0kWh/100km,正式稿中将该指标放宽至 12.0 kWh/100km。我们认为,从两个指标来看,均对于新能源行业的销量以及技术要求相对原政策要求有所放松。量层面,我们认为主要是今年疫情短期层面影响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速度,同时后期更加注重由各车企产品力提升推动的市场自然消费需求带来的销量提升,整体而言国家发展电动化长期政策导向不变。技术准则层面,我们认为短期技术重心是提高续航里程,提升同价位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力,因此对于新能源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略微有所放松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通过了《规划》,并重点强调一下几点:第一, 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第二, 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第三, 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第四, 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 2021 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 80%。量的维度: 新能源汽车目前渗透率仅 4.29%,《规划》目标 2025 年将达到 20%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 4.29%( 2020 年 1-10 月),距离《规划》中规划的 2025 年 20%销量占比相距甚远,后期成长空间巨大。根据中汽协数据统计,截至 2020 年 9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 73.38 万台,同比下降 15.89%。过去“补贴退坡+爆款车型断档”是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面临的最大难题。从政策规划来看, 《规划》 规划要求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要达到 20%,预计需达到约 480 万辆,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更是对 2035年提出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销量约各占 50%,汽车产业基本实现电动化转型的目标,电动车渗透率提升尚处在初始阶段。我国电动车行业正逐步从政策市场向消费市场转变,本质是新能源汽车现象级产品频现。 自我国实施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以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波动性与补贴政策出台以及实施周期基本吻合,过去行业主要的驱动力仍在于传统限牌、限行和营运等刚性需求与新车型带来的纯市场需求的叠加,同时叠加对新补贴政策预期的提前布局。伴随财政补贴政策逐步退出以及纯消费市场的兴起,预计行业政策周期性波动将会逐步减弱。我们认为,前期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受到政策驱动影响显著,补贴,限行,牌照等政策优势去弥补了新能源汽车和同等价位的燃油车之间的产品力差距。而 2019 年开始国内现象级新能源汽车产品持续诞生,包括国产特斯拉 Model3、小鹏 P7、蔚来 ES6 以及比亚迪汉 EV 等车型,以及后期 2020 年底大众将推出基于 MEB 全新纯电平台打造的车型,造车新势力与传统主机厂转型合力推动新能源汽车整体产品力的显著提升,从而拉动 TO C 端需求的提升。而我们认为,近年新能源汽车产品力大幅度提升主要源于:第一, 补贴等政策持续退坡倒逼企业加快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入,截止 2020 年部分车企基本完成了初期新能源技术研发以及相应产业布局,目前处于相关技术变现阶段;第二, 特斯拉作为行业鲶鱼,在造车理念,技术创新层面不断引领和带动行业发展,尤其是后期更加注重存量市场产业生态圈,前期将较为重视其体量的快速提升, 倒逼竞争对手加快研发以提升产品力;第三,各大主机厂纯电动平台的逐步投入使用,车型的电池搭载量显著提升,从而显著提升续航里程,解决燃油焦虑;第四,产业链上电池等核心环节技术进步,类似高镍三元,刀片电池等新技术不断在化学体系和物理体系等维度获得新突破,从而使得电池性能提升以及成本下降。对于公共交通领域受益于政策导向有望迎来复苏, 出租租赁持续为新能源汽车销量提供支持《规划》要求 2021 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 80%。商用车领域: 过去 2 年受补贴退坡幅度较大影响,新能源客车与货车的销量持续下滑, 2019 年全年仅 9.6 万/4.9 万辆,在新能汽车整体销量中占比较小。 2020 年补贴新政策明确鼓励公共交通等领域汽车电动化,相关领域的用车2020 年补贴标准不退坡, 2021-2022 年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 10%、 20%。公共用车方面,目前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已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及产销规划布局,预计将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存量替换主要力量。出租租赁领域: 根据乘联会统计, 2017-2019 新能源乘用车用途结构中出租租赁占比分别为 9%/22%/32%,对销量构成重要支撑,而 2020 年 1-8 月份受疫情影响,出租、网约车销量占比下降明显,仅为 15%,也是新能源汽车销量疲软的重要原因。从城市角度看, 2017-2019 年特大型和大型城市合计销量占比超过 50%, 2020 年 1-8 月份更是达到 63%,限购城市纯电动需求相对较为坚挺。据国家统计局和交通部统计,截至 2018 年我国存量城市巡游出租车数量为 138.89 万辆,存量电动化渗透率不高,而网约车市场空间更加广泛,未来出租租赁市场仍将成为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重要部分技术创新维度:深化“三纵三横”研发布局,电动化与智能化共同推进“三纵”主要聚焦整车层面: 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研发新一代模块化高性能整车平台,攻关纯电动汽车底盘一体化设计、多能源动力系统集成技术,突破整车智能能量管理控制、轻量化、低摩阻等共性节能技术,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综合性能。“三横”聚焦突破关键零部件技: 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给体系,开展先进模块化动力电池与燃料电池系统技术攻关,探索下一代车用电机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加强智能网联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及系统开发,突破计算基础平台、云控基础平台等技术瓶颈,为整车集成创新提供支撑。从《规划》中列出的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来看,主要聚焦在动力电池、智能网联、基础技术三个维度。动力电池维度主要聚焦在正负极、电解液、隔膜等材料环节的技术突破,同时前瞻布局突破燃料电池和固态电池。智能网联也同样被划入了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攻关工程,电动化与智能化在技术层面具有较为紧密的技术联系,后期高精度地图、 V2X、智能车载终端将是突破重点。基础技术层面则侧重于车规级芯片、新型电子电气机构、高效高密度驱动电机系统以及车载操作系统等环节技术突破。核心环节动力电池: 安全性与能量密度并重,能量密度提升仍然是中长期方向伴随锂离子电池电化学体系不断进步以及制造工艺的完善,目前锂离子电芯能量密度已经能够做到 300Wh/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2.如发布机构认为违背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对相关资料予以删除。
3.资源付费,仅为我们搜集整理和运营维护费用,感谢您的支持!

合集服务:
单个细分行业的合集获取请联系行研君:hanyanjun830

关于上传者

文档

5310

粉丝

1

关注

0
相关内容
加入星球
开通VIP,可免费下载 立即开通
开通VIP
联系客服 扫一扫

扫一扫
联系在线客服

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在线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