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液冷行业深度报告:大模型&大算力带来高功耗,液冷技术有望加速导入 财信证券 2023-10-23(41页) 附下载
发布机构:财信证券发布时间:2023-10-23大小:3.12 MB页数:共41页上传日期:2023-10-27语言:中文简体

数据中心液冷行业深度报告:大模型&大算力带来高功耗,液冷技术有望加速导入财信证券2023-10-23.pdf

摘要:液冷是一种用液体来冷却电子设备的散热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数据中心散热效率。液冷技术根据冷却液与发热器件的接触方式不同,可以分为间接液冷和直接液冷,其中间接液冷主要包括冷板式液冷,直接液冷包括浸没式液冷和喷淋式液冷。冷板式液冷和浸没式液冷是目前主流的液冷形式,冷板式液冷应用最为广泛,在改造成本、可维护性、兼容性方面具备优势;浸没式液冷冷却效果最好,节能性上优势明显,但可维护性和兼容性一般,多用于高功率密度机柜。当前数据中心温控方式仍以风冷为主,液冷方案中冷板式技术更为普及。2022年数据中心液冷技术的渗透率大概在 5%~8%左右,风冷仍然占据 90%以上的市场份额。按照服务器出货量口径统计, 2023H1我国冷板式液冷服务器比例为 90%左右,浸没式液冷渗透率为 10%。数据中心算力与能耗水涨船高,逐渐超出风冷散热阈值,液冷散热已是趋势所向。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拉升算力需求,百亿参数成为模型涌现门槛,算力成为大模型性能提升的关键。大模型带来大算力,大算力带来高功耗, Intel 的多款 CPU 芯片的 TDP 已突破 350W, NVIDIA 的 H100 系列 GPU 芯片 TDP 更是达到 700W。这也导致单服务器和单机柜功率均显著上升,已经逐渐超出风冷散热的覆盖范围,液冷散热已成为必然趋势。PUE限制是现阶段液冷技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PUE代表数据中心能源使用效率,等于数据中心总耗电/IT 设备耗电,比值越接近于 1,说明能源越接近全部都用于 IT设备负载上。我国数据中心平均 PUE为1.49,仍有半数区域的数据中心 PUE位于 1.5 以上。近几年,国家与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新建与老旧数据中心 PUE的管控计划,明确要求东、西部枢纽节点数据中心 PUE分别控制在 1.25、 1.2 以下。而传统风冷方案的数据中心 PUE一般在 1.5 左右,高于政策要求的范围;液冷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冷却系统的能耗水平,从而将数据中心整体PUE降低到 1.05-1.2 左右,满足相关的政策要求。数据中心 TCO是液冷技术规模应用的关键因素。数据中心总成本( TCO)包括建设成本( Capex)和运营成本( Opex)。根据奕信通科技在 2022年数据中心标准峰会发布的报告进行测算,以华东地区数据中心建设情况为例,现阶段冷板式液冷方案的 TCO甚至 Capex已经低于风冷,浸没式液冷方案的 TCO也将在运行五年左右之后出现低于风冷方案的拐点。但是该测算结果依赖于一定的前提条件:如机柜功率达到 30KW、不计算服务器折旧和服务器运营支出、水电费与房租等运营成本按华东地区情况计价、采用集中式大型 IDC 机房且 IT 设备在 12 个月线性上架后实现 80%负载率、外界气温对制冷系统的能耗求较高等。因此在西北部地区、较小型数据中心等场景下液冷技术的经济性尚没有完全体现。但在数据中心发展的大型化、集约化的趋势下,且液冷方案仍存在每年降本 5-10%的空间,再考虑到液冷方案能够有效延长服务器使用寿命,未来液冷数据中心 TCO的优势将更加明显。数据中心液冷未来市场规模估算:到 2025年,中国数据中心液冷市场规模将达到 359 亿元左右, CAGR 达到 72.4%; AI 数据中心液冷市场规模将达到 280 亿元左右, CAGR 达到 71.4%;通用数据中心液冷市场规模将达到 79 亿元, CAGR 达到 76.2%。相关标的和投资建议:由于液冷设备与基础设施主要依附于服务器和机房而存在,建议关注: 1)服务器产品技术实力雄厚,积极布局液冷技术的服务器厂商:曙光数创、浪潮信息;2)多年深耕温控领域,多点布局的机房温控厂商: 英维克。风险提示:产业政策不及预期风险;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芯片算力与功耗发展不及预期风险;液冷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2.如发布机构认为违背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对相关资料予以删除。
3.资源付费,仅为我们搜集整理和运营维护费用,感谢您的支持!

合集服务:
单个细分行业的合集获取请联系行研君:hanyanjun830

关于上传者

文档

3590

粉丝

0

关注

0
相关内容
加入星球
开通VIP,可免费下载 立即开通
开通VIP
联系客服 扫一扫

扫一扫
联系在线客服

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在线反馈
返回顶部